科室概况
威海市中医院康复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复医院医联体单位,科室依托国家级优质资源,持续提升诊疗技术与管理水平。近年来,科室先后获评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齐鲁优势专科集群康复市级专科,并承担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干预防控基地职能,为青少年脊柱健康提供专业支持。同时,科室作为彭氏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省级推广单位,将这一特色中医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此外,科室还设有全国名中医武连仲传承工作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的辽宁彭氏眼针工作站,成为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特色诊疗与技术优势
康复科下设门诊、住院病区及康复治疗区,主要收治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骨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等患者。科室以“四心”文化(爱心、耐心、细心、恒心)为核心,秉持“四结合”康复理念:
1. 眼针与体针结合:运用彭氏眼针技术刺激特定穴位,配合传统体针,改善中风后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2. 针灸与中药结合:通过辨证施治,内调外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3. 中医与康复结合:融合现代康复评估手段(如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与中医整体观,制定个性化方案。
4. 医学与人文结合:注重心理疏导与家庭支持,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科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现有医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治疗师9人、护士10人。团队定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并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等院校的临床教学任务,年均培养实习生、规培医师50余人。作为山东省康复医师转岗培训定点医院和威海市残联人才培训基地,科室近年来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康复专业人才。
科研与学术成果
科室高度重视科研创新,目前承担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3项、威海市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3项,研究方向涵盖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西医干预、脊柱侧弯中医康复方案优化等。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康复专著2部,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硬件设施与治疗环境
康复治疗区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言语吞咽治疗区及传统中医治疗区,配备国际先进设备:
- 运动康复:下肢减重步态训练系统、主被动训练仪、平衡训练仪。
- 上肢康复:上肢机器人、手功能训练系统。
- 评估与治疗: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表面肌电分析仪。
- 中医特色:智能灸疗仪、中药熏蒸仓、蜡疗仪等。
病区位于2号楼9楼,设有45张床位,环境温馨;门诊及治疗区位于8号楼1楼,布局合理,方便患者就诊。
医保政策与社会服务
作为省、市医保及工伤保险定点单位,科室为本地、省内异地和跨省医保患者提供便捷结算服务。此外,科室积极参与社区健康宣教、残疾预防公益活动,年均举办义诊1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未来展望
科室计划3年内建成胶东地区中西医结合康复示范中心,进一步扩大彭氏眼针技术推广范围,并探索“互联网+康复”模式,为患者提供远程指导与居家康复服务,助力健康威海建设。